PDF转图片_20240313_155879

——记北京西蔓色彩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西蔓女士



色彩赋予万事万物以生命,世界也因色彩而具有的感染力。

女人钟情色彩,漂亮的女人配上得当的色彩,便开创了一条别样流动的风景线;

企业应有色彩,优质的产品加上恰当的色彩,就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筹码;

中国需要色彩,融入世界的中国,除了经济活力之外,还应通过色彩提升人为精神与社会品位。

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色彩将使得当今中国在解除数十年的禁铟之后,变得更美好。人们在跨越生存的门槛之后,小康生活的蓝图已经展现,豁然开朗。我们也可以这样活着。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普通而出色的女人——于西蔓。

她是一个为色彩痴迷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色彩事业中,常被戏称为“好色”之徒。

她是第一个把国外先进的色彩应用技术带入中国,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独创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国因此有了能够变得更美的工具,被媒体誉为“色彩大师”;

她是第一个首创中国色彩咨询文化公司,以一个企业创造了一个行业的传奇人物,被称为“中国色彩第一人”。

在新年过后不久,记者联系到于西蔓,应约前往专访。

北京,王府井世都百货603室,与于西蔓零距离,望着眼前这位在电视里频频露面、媒体中常常报道的中国职业女性,眉目如鱼,清丽难言,宛如空谷幽兰,未沾风露而楚楚有致。她那高雅的气度、白净的脸庞、庄重合体的衣裙、才思敏捷的反应,使人感觉她秀雅脱俗,自有一股灵修之气。

随着我们专访的进行,于西蔓的个人经历与创业梦想时时扣人心弦,为我们演绎了一个集聪慧、美貌、个性于一身、外柔内刚的时代女性。因为她懂得珍惜青春,快乐与磨砺填满她的心房,欣喜与执着写尽她的人生。面对生活她顽强勇敢,努力拼搏,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她有高超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像《人民日报》在报道她时所说的那样:“如果说‘五四运动’是改变国人内在意识的思想革命,那么这位‘中国第一色彩大师’则在发动一场‘改变国人外在形象的革命’”。

就让我们引用西蔓女士的话拉开我们文章的帷幕吧——“女人,不是生为女人,而是后来成为女人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找准了属于自己的色彩,也就找到了你的自尊和自信。企业也是一样,产品的色彩能折射出企业的品位。”

“有风格一定会带来自信,因为风格是个性的东西,别人可以羡慕,却无法效仿。”


色彩,让西蔓破茧化蝶


任何人的成长道路都是痛苦的,锐变的过程总是充满艰辛和疼痛。蝴蝶在蛹的时候,是丑陋和痛苦的,但一旦冲破了蛹的束缚,就将化为美丽的蝴蝶。于西蔓的个人经历用此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于西蔓的父亲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母亲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他们毕业分配到了天津电影制片厂,后来又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话剧团。最后上山下乡落户到抚顺农村劳动。国家政策变化后调到了抚顺市。于西蔓就出生在抚顺的一个小乡村,上初中时才随父母到了抚顺市。


谈到小时候的情况,于西蔓自豪地说:“我从小是个好学生,爱学习,但也爱打扮。因为家就住在文工团的后院里,在舞台旁边长大。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我经常转学。一到新学校,老师就说,这小孩怎么这样爱打扮,对我的印象都不好。但过不了多久,老师的印象全变过来了,因为自尊心强、学习好呀!我是既要学习,也要漂亮,漂亮无罪呀!”


1980年,17岁的小西蔓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考上了中国民航学院航空旅客运输管理专业。当时学院在东北只招收3个人。她凭借自己的成绩在万人中脱颖而出,登上了玲珑宝塔,成为时代的骄子。天津的四年大学生活,于西蔓没有丝毫的松劲,一直保持了较好的学习成绩。毕业时就留校当了老师。当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在北京成立时,她又被调到了首都。随后,为了学习日本航空公司的先进经验,1987年赴日留学。一年的留学生活使于西蔓一下子融入了国外的社会中,从此,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国,与国外各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当时二十四五岁的小西蔓还是个孩子,站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讲台上,望着下面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的科长、处长们,心里总是发慌。特别是在日本学习了一年之后,感觉到自己懂的东西太少了,反而不敢讲了。还想多学点东西,因此,于西蔓又申请出国,到了日本。在1990年考上了日本东京的早稻田大学的大学院(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院),研究运输经济学。


两年的紧张学习,于西蔓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特别想进入日本航空方面的企业,可当时日本已经进入到了咆哮经济时期,企业都不景气。所以她的导师就推荐了一家上市企业。就这样,于西蔓在1992年脱离了航空事业。当于西蔓进入到日本高砂香料工业株式会社海外部工作时,第一次发现公司里有一名非常重要的外聘人员——色彩顾问。几次接触下来,加上于西蔓从小就爱美的特性,对色彩搭配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深入地了解,于西蔓才知道色彩可以把人打扮得漂亮起来,色彩可以提升企业产品的档次,色彩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从此,她开始利用晚上和周六、周日的时间攻读色彩学。在日本,考取色彩搭配师的资格证书要求非常严格,必须学完几十门课程,由日本文部省统一考试认证。但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你能考下来就行。于西蔓就边工作边学习,不服输地拼命精神终于取得了色彩搭配师的资格证书。同时,从师于日本个人色彩泰斗佐藤泰子,学习盛行西方的“色彩季节理论”、“个人色彩及款式风格诊断技术,考取世界最权威色彩咨询机构美国CMB公司的色彩顾问资格。签约于CMB公司日本代表处,成为其全球2000多名专业色彩顾问中惟一的中国籍顾问。


中国,是于西蔓永远无法忘却的故乡。1998年初春,大地寒冷。已经在日本结婚的于西蔓只带了一个皮箱,孤独一人,回到了祖国,开始了自己的梦想。


当谈到当年的情况时,于西蔓深情地说:“我在日本的生活是非常安逸和舒适的,虽然丈夫已经加入了日本籍,但我总觉得没有‘魂’,我喜欢那种有‘魂’的东西,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所以才决定回来创业,没有后悔过。我没有入日本国籍,还因为入日本国籍必须改名字,我特别喜欢我的名字。后来还用自己的名字做了品牌。”


对于自己办公司,于西蔓回忆到:“我一开始就立志‘人小鬼大’,就是‘小人办点大事,做一些色彩’概念的推广。就是做‘美’的推广工作。具体地说,企业要实现两个愿景,第一个愿景是西蔓色彩让中国人漂亮起来。这是个梦想,先50人,后500人,一点一点地让中国人漂亮起来。第二个愿景是西蔓色彩让中国漂亮起来。虽然是去掉了一个‘人’字,但意义大不相同。就是要做商品色彩和环境色彩。”


六年来,“色彩”让于西蔓蜕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也为国人的个人形象和穿着打扮带来了一股新风。



色彩:让国人超凡脱俗


2003年12月,第九届中国国际美发美容节在北京隆重开幕。为岁末严冬的京城又添浓妆艳抹的一笔。与往届不同的是,此次盛会除了包含诸多高水准的美发比赛、化妆大赛等行业内的传统比赛项目外,重头戏的看点落在了“西蔓杯”第二届整体形象设计大赛上。而这次整体形象设计大赛,所有参赛选手都是清一色的专业“色彩顾问”。


在那些对色彩咨询有一定了解的人眼中,色彩顾问是掌握“点金术”的人。经过色彩顾问的诊断和咨询,那些常常光顾美发美容店、拥有大堆名牌服装、却怎么也找不到美丽和自信的人们,神奇般地获得了扮靓秘诀。从此每天拥有完美形象。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在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美的追随者之后,也开始在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专业属性。色彩顾问集体亮相美发美容节就证明了色彩咨询这一朝阳产业的发展已成规模之势。


对于意识形态的革命,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世人眼中,她不仅应有在政治、经济上的飞跃,同时也应该尽显在人文风格、气质和审美上的匠心。然而我们在形象素质方面的进步远远落后于人才的进步。虽然人们在着装上已逐渐摆脱了单调的束缚,但对于五彩缤纷的服饰、化妆品却不能和谐运用。对于能彰显品位的搭配还无所适从。这主要是因为个人色彩运用能力的缺乏。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色彩意识在民族精神中的复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改变国人内在意识的思想革命。


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申奥成功,促使国内的各行各业面临新的方向选择和定位。这为个人色彩咨询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个人色彩咨询业的从业者——色彩顾问可根据每个人的肤色、发色、瞳孔色等人体色彩特征找出每一个人穿衣打扮的色彩搭配规律和款式风格规律,从而帮助人美化形象,确立自信,以提升全民族的人文形象。


发展动力在市场。一个职业、一个行业的诞生。意味着它背后蕴涵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原来只有女人爱美,而现在的男士们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表了。据统计,如果以年龄为标准,中国“美丽”行业的消费人群起码有5亿。而目前国内的状况是大家爱美,却不知如何美,这就形成了超乎想象的巨大消费真空。


于西蔓创办的西蔓色彩文化有限公司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色彩咨询就是针对人们的整体形象扮靓提供解决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个人色彩诊断、个人服饰风格诊断、最佳彩妆诊断及自然化妆法传授、职业形象定位、场合与着装规则、配饰及丝巾系法、陪同购物指导、基础衣柜整理、色彩心理咨询等,可以全面系统地对人的整体形象进行改善和提升。从事色彩咨询的色彩顾问通过对人的色彩、款式风格等方面的综合诊断分析与咨询,为人们找到最恰当的色彩应用和着装搭配规律。经过他们专业、科学的“诊断”和“设计”服务,使人们的整体形象焕然一新,继而使个性和自信也随之丰满。


色彩:让企业提升品位


纵观中国色彩长河,自1998年5月国内第一家专业色彩咨询机构蜒西蔓色彩工作室问世以来,个人色彩咨询服务业如今已初具行业规模,备受时尚界关注,但随着色彩概念在国人心中不断升华,色彩认知度不断扩张,日益增长的个人色彩咨询需求市场与有限的西蔓色彩工作室生产力成为抑制行业快速发展的矛盾。于是,将色彩概念导入中国的西蔓色彩又开始了中国个人色彩经济产业新出路的探索。


1999年底,于西蔓开始了惊人手笔—“导入竞争者”,面向社会传授个人色彩咨询技术,使得产业能力迅速增长,到2002年,国内色彩咨询业基本形成以西蔓色彩为龙头的行业雏形。据统计,以法人机构导入色彩行业的占35%,以技术嫁接渗透的占45%,自由从业者占20%。截至2003年11月,西蔓色彩已培训出1,500名色彩顾问,目前国内色彩顾问约1,700名左右。色彩顾问未来不仅可以从事个人咨询服务,还能朝商业色彩与城市环境景观色彩设计转向。


个人色彩咨询业在国内发展的5年间,完成了由引进期到成长期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于西蔓领导的色彩科研中心已开发出既符合国际专业标准又结合中国特色的标准技术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营运模式、服务标准。近来,又在多年深入研究和操作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大量个案分析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类和提炼,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群人体特征,创出一套更为完善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个人形象规律分析系统。此前,国内使用的所有体系都是国外的,这套系统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完整提出的个人形象规律分析系统。作为色彩咨询业的领头人,于西蔓女士告诉记者:“与浅层次表面化的技能相比,升华实践,总结并讲述规律,提炼、建构科学的理论,来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总体形象,将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通过这几年对国内色彩的研究,结合国外学习的色彩市场学、色彩营销学,于西蔓对企业、对经济有着自己的见解。她对记者说,就是差不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各国的市场竞争,虽然有各个方面,但对产品来说基本上打的都是品味战争,这是因为国外企业的竞争理念比国内早了许多年,他们已经经历过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过程。

以企业的产品为例,无论是以什么形态出现,当产品在技术、质量、规格、价格、服务等各个方面没有大的差别时,也就是说发展到同质化的状态,最后打的是时尚战争。虽然国外企业用了诸如“产品创新”之类的词,但除了IT类这样的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之外,大部分产品的“创新”,也就是给企业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创新”,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型”与“色”方面的“创新”。因为只有这种形象创新,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可以说是“眼球经济”,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种“创新”,无法用尺去丈量,无法去模仿的。


过去,国内的企业家一听到色彩,就认为与企业无关、与经济无关、与产品无关。但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后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家如果还是这样的观点,就没有什么资格与资本来谈如何与国外的企业来竞争。因为我们国内的许多企业不知道什么叫“色彩营销”,不明白什么是色彩市场,不明白什么是色彩经济,也就不会真正明白“眼球经济”,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吸引不了消费者的“眼球”,进入不了消费者的内心,就会对品牌有损害,从而对企业就有损害。产品充其量是“只见Made in China,不见中国品牌!


在2001年3月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家高峰会议上,于西蔓有过一段精彩的发言:“现在我们中国将要加入世贸组织,都在说“狼”来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中国的经济放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对话,那么我们最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狼”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这是与经济有关联的一个重要话题。如果说20世纪,中国企业解决了自强、自立的问题,那么到21世纪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就有一个是—形象战争,要把这个做好,中国企业才真正地受人敬重。也就是中国企业站在全球平台的任何地方,都是一个真正地信任、信赖的形象,让人真正地发自内心地说—中国企业的品位真好!不只是经济上去了,而是方方面面都上去了,真正赢得尊敬。否则,一切就是假的·····


于西蔓就是这样,抓住任何机会,任何场合来宣扬她的“色彩”理念与内涵,来提升中国企业的品味。



色彩:让美时刻伴随你


于西蔓认为,每个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时,它的广告模特、广告画面与产品之间的色彩搭配都应该是和谐自然的关系,使得产品很容易进入消费者的眼球,看着产品是那么地舒服,把购买产品促成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这就要求产品的策划、设计、销售的人员必须掌握色彩理论方面的知识,即三大内容:与人有关的服装类、化妆类色彩,也就是与时尚有关:与产品有关的商品色彩学:与社会有关的环境色彩学。


于西蔓对此解释道,人只要在环境里呆着,就有色彩,而且没有任何一种色是单独存在的。所以,色彩不单纯。是非常复杂的,复杂到当你一睁开眼时,就有无数个色彩,会以不同的色相、色调表现以不同面积大小,同时扑入你的眼帘。在这种情况下,色彩就有两个方面表现:一个是朝着和协的成科学搭配的方向走,人看着就会感觉到非常舒服,有一种美感,人的生理是朝着美的方向来调节的:另一个趋向,就是不协调的色彩,这时人就会感到烦躁、闹心,有时虽然说不出来,但感觉是非常难受,只给说怎么这么别扭呀,这就是色彩在捣鬼。色彩就是这样一个局面,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一个环境里。那么,走动的人也好,是活动的一部分,还有存放在里边的东西或者商品,包括天空、土地、山、绿树、云彩、道路等等,全部是以色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


多年的市场实践和扎实的理论,使于西蔓明白,为什么国外企业生产的产品出来有高品味、有高竞争力?因为国外企业研究了好几十年的色彩。她在日本学了色彩以后,发现在日本竟然有好几十万人有色彩搭配师的资格证书。就连丰田汽车这样的公司,就有1,000多名拥有证书的色彩搭配师。色彩已经浸透到了企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2004年西蔓公司计划与日本利邦公司在北京合作一个环境色彩的技术项目。


在中国,于西蔓看到了这个空白点。第一个把国外先进的色彩应用技术带入中国,引发了一场色彩革命。几年的实践,她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及时地在调整着公司的战略方向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对此,于西蔓感受颇深。她说公司成立时,我们就像国外一样,做的是正规的色彩咨询企业。全线进入,从各个方面开始,比如对人、对产品设计、对环境区域等全面进入。过了一段时间,又改战略目标,关闭了商品设计这个项目,留来了环境设计,做了两三年之后,在2003年又关闭了环境设计: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的企业总认为“色彩”不值钱,表现在“诚信”和“思想观念”两个方面。


现在西蔓色彩文化有限公司的战略方针就是扭转人对色彩的认识,然后再做企业的色彩变革,也就是产品的色彩:接着做环境、政府的色彩。她的这种战略调整已经成为《中国MBA经典案例》中的教材。


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世界会充满着和谐的色彩,美会时刻伴随着你、我、他!


色彩:让西蔓公司腾飞


1998年成立西蔓色彩文化有限公司时,于西蔓有一种感觉,就是公司总是被人推着走,为什么呢?因为她首开色彩先河,撞开了中国色彩冰山上的一角,启动了一个13亿人的色彩市场:现在全国有二三百家公司,基本上全是西蔓教出来的学生开的,所以媒体就评价于西蔓是一个人开辟了一个色彩咨询行业。她开始做时,就没有“产品”之类的有形的东西,而是推出了职业概念、内容、方式等等全新的东西:由于全新职业的出现,也就有了全新行业的出现与发展:当把概念推出来时,就通过不断的培训,形成了色彩行业的雏形:现在这个行业有1,500人左右了,有300家左右的企业;于西蔓认为中国人口众多,相比日本1亿2,000万的人口,有几十万的色彩搭配师来说,在中国未来的时间内应该有上百万的发展潜力,这样的结果就是从市场推着公司走转变到了公司带着市场跑,于西蔓现在就是要做这个行业的标杆,形成行业的标准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流程等,利用标准来引导着行业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把行业做好、做大。


如果要问,于西蔓及西蔓色彩文化有限公司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是什么?那就是发展与促进了中国色彩行业的形成,在发动着一场“改变国人外在形象的革命”,创造了许多就业的机会。


谈到公司未来的愿景时,于西蔓拿起新出的书说,“我们的目标是把现在的‘西蔓色彩让中国人漂亮起来!’的广告词变成‘西蔓色彩让中国漂亮起来!’去掉一个‘人’字。”具体地说,随着色彩概念的受众群扩大,西蔓公司未来定位在做质量集团,公司未来的愿景包括:科研部门—从事技术开发、应用开发的部门;教育部门—为行业培训人才;实施部门—色彩应用的设计实施;还有市场推广部门等等。近两年来公司就是围绕着这样的框架来做一些基础工作,第一个就是“西蔓色研中心,中国惟一一个的西蔓色研中心,其实是色彩应用研究中心,主要是研究如何应用,通过应用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如书、指导人们应用的色本、色彩挂图等等,有200多种产品,让人们一打开就能明白和应用:其中有50多种色彩产品已经获得了专利,是西蔓的特色,我们希望成为中国最好的色彩应用研究开发中心:第二个是“西蔓色彩培训中心,就是办教育,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在未来要开办世界上最先进、最流行的、国内没有的与色彩有关的职业培训。2003年,公司进行了色彩搭配师、个人色彩咨询顾问、个人服饰风格咨询顾问、个人化妆发型咨询顾问、商场中厨窗陈列咨询顾问等方面的培训,2004年就公司将增加餐桌造型师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公司的目的是在让一个人受教育和自身受益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就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社会带来美。”采访结束,记者望着夜幕下车水马龙的北京长安街,想对每一个中国人说:大胆地与色彩约会吧!


PDF转图片_20240313_155965PDF转图片_20240313_155983PDF转图片_20240313_155942